課程模塊基本構成和時間設置
          發布時間:2018年09月28日 09:10  瀏覽次數:

          一、各課程模塊的基本構成

          課程主要包括通識教育基礎課程、大學科基礎課程、專業課程、選修課程和實踐環節五個模塊。

          1.通識教育基礎課程

          思政課程按照規定設置,對所有專業全覆蓋。

          公共外語課程根據學生英語水平情況分層設置。

          數學課程按照各專業的不同需求分層設置。

          計算機課程根據學生計算機水平情況分層設置

          體育課程根據《西南財經大學體育工作基本標準》開設,一、二年級本科學生體育必修課不少于 144 學時。

          學科導論課程由各學院開設,其內容應反映學科歷史、現狀、發展趨勢等。

          2.大學科基礎課程

          經濟類專業大學科基礎課程:《政治經濟學》或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》、 《會計學》、《統計學》或《數理統計》、《微觀經濟學》、《宏觀經濟學》、《貨幣金 融學》和《財政學》或《計量經濟學》。 

          管理類專業大學科基礎課程:《政治經濟學》、《會計學》、《統計學》、《微觀 經濟學》、《宏觀經濟學》、《貨幣金融學》和《管理學原理》。 

          統計學專業大學科基礎課程:《空間解析幾何》、《實變函數論》、《泛函分析》、 《數理統計》和《計算統計》。

           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大學科基礎課程:《離散數學》、《數據結構》、《數 據庫原理與應用》、《數理統計》、《優化方法》、《數據可視化》。 

          精算學專業大學科基礎課程:《微觀經濟學》、《會計學》、《宏觀經濟學》、《數 學分析(理科)III》、《貨幣金融學》、《數理統計(理)》、《計量經濟學》。 

         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大學科基礎課程:《數學分析 III(理科)》、《常微分方 程》、《實變函數論》、《數值分析》、《復變函數》、《隨機過程》。 

       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學科基礎課程:《程序設計(C 語言)》、《離散數學》、 《數字邏輯電路》、《數據結構》、《計算機網絡(英)》、《操作系統》和《數據庫 原理與應用》。 

          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科基礎課程:《現代漢語》、《語言學概論》、《文學理論》、 《中國古代文學Ⅰ》、《中國古代文學Ⅱ》、《中國古代文學Ⅲ》和《寫作學》。 

          新聞學專業大學科基礎課程:《新聞學概論》、《中國新聞事業史》、《新聞法 規與管理》、《新聞采訪》、《新聞寫作》、《傳播學概論》和《新聞編輯》。 

          英語專業大學科基礎課程:《英語閱讀》、《翻譯實踐基礎》、《英語寫作》、《商 務筆譯》、《第二外語》、《高級英語Ⅰ》和《高級英語Ⅱ》。 

          商務英語專業大學科基礎課程:《商務英語閱讀》、《商務英語寫作》、《商務 英語聽說》、《商務筆譯》、《第二外語》、《高級商務英語Ⅰ》和《高級商務英語Ⅱ》。 

          法學類專業大學科基礎課程:《法理學(含社會主義法治理念)》、《憲法學》、 《民法總論》、《刑法總論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》、《刑法分論》和《經濟法》。

          3.專業課程

          專業課程包括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(課程性質為選修)兩部分。各 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門數原則上為 6 門、學分最多不超過 18 個學分。 各專業應根據不同類型人才的培養需求,設計多元化課程體系,加強對學生 的學習指導,促進學生成長成才。 雙語實驗班、全英文專業應加強全英文專業課程建設,課程建設應注重中國 實踐和原版教材的中國化,全英文專業課程門數應占到總課程的 2/3 以上。

          4.選修課程

          選修課程包括專業方向課程、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和自由選修課程(含跨專業 選修課程)模塊。 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須取得 8 個學分(詳見附件 6);跨學科選修課程須取得 9 個學分(包括其他學科大學科基礎課程、專業必修課程或專業方向課程);進一 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,開設思想政治類選修課程模塊;加強美育教育,學 生在校期間須修讀至少 1 門藝術類課程;加強創新創業課程建設;積極引進優質 moocs 課程納入選修課程模塊;探索建設頂石課程。

          5.實踐環節

          各專業須按照“雙基”要求和覆蓋四年的原則系統設計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、 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性教學內容,通過舉辦創新創業大賽、學科 競賽、社會實踐等方式,豐富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和體驗;通過多種形式建立學 生創業實習和孵化基地,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。 根據“教學與科研深度融合,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”原則,通過課堂討論、課 程論文等與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的課內實踐,增強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感知認識,強 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。通過開設綜合實驗(2 學分),培養學生的專業 實踐能力;通過創新、創業與社會實踐(4 學分,本科生科研訓練、學科競賽、 數學建模、創業競賽等),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;通過名著閱讀(4 學 分),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,促進學生的全面的發展;通過畢業實習(6 學分)、 畢業論文(設計)(8 學分)促進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,提升學生發現問題、分析 問題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 各學院根據實際情況可適當調整實踐環節,但人文社會科學類本科專業實踐 學時不少于總學時的 15%、理工類本科專業不少于總學時的 25%。

          實踐環節課程的內容、形式及安排應在課程實施方案中明確。

          二、各課程模塊的時間設置

          1.通識教育核心課程:第一至第三學年春季和秋季學期開設。 

          2.大學科基礎課程:從第一學年第二學期開始安排,原則上第二學年完成。 

          3.專業課程:自第二學年第二學期起在春季和秋季學期開設。 

          4.選修課程:從第二學年第一學期起開設。 

          5.暑期學期 

          (1)2018 級本科學生實行“春季學期+暑期學期+秋季學期”模式,春季、秋 季學期教學周數均為 19 周,暑期學期的教學周數為 2 周。 

          (2)暑期學期安排:學生在暑期學習主要修讀科研訓練課程、國際課程、 跨學科課程、專業拓展課程等課程及由學院組織開展創新與創業實踐、社會實踐、 畢業實習等實踐活動。



          關閉

         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麻豆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